健康宣教|勿以“疝”小而不为
2021-12-03 09:33宣传科
疝又叫小肠气,是一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时代就有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记载。目前疝仍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腹股沟疝,发病率为3%至5%。全国腹股沟疝每年的新发病例有300多万,腹壁疝有50多万人,尤其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1.6%左右。
大多数医生认为疝是一种小手术,是简单技术而不够重视,以致术式陈旧、方法粗糙、补片感染、疝复发、术后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大量患者因惧怕手术拖延病情,导致出现巨大疝、复合疝、复杂疝,从而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然而,疝如果不专科治疗,不单单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肠绞窄、肠穿孔等致命的后果。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常见为腹股沟疝、股疝,以及腹壁疝,如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切口疝和造口旁疝。

先天及后天出现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是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疝形成后会逐渐增大,加重腹壁的损害而影响劳动力,疝还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威胁病人的生命。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腹股沟疝无不是通过外科手术而获得痊愈,目前国内医疗市场上仍有某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如“疝的局部注射”等非手术治疗,既不符合科学原理,又可给病患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和副作用,应以摒弃。就手术方式和方法而言,外科医师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及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只需要在腹部打3个直径分别为5至10mm的小洞,放进带有摄像头、光源的镜头和手术器械,镜头能充分地暴露缺损区域,医生通过操作器械,分离组织,放置补片,修补缺损部位。同时,腹腔镜还能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隐匿疝,如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就能一次手术解决双侧疝,避免了传统手术后1至2年因对侧疝再次手术的痛苦。这种手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而且把传统的疝修补术10%左右的复发率降到了0.27%至0.5%左右。
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医生需要有扎实的开放手术基础和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尤其适用于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病人,因为这样可以避开前次的手术入路,减少创伤,尤其是减少某些重要结构的损伤,如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在减少创伤的情况下可更精准地修补疝。
我院胃肠外科团队致力于‘疝’疾病的钻研,多次请全国知名专家到院指导,并多次外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已经完全掌握全国最先进的腹股沟疝修补技术。先后开展了:小儿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成人疝开放腹膜前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TEP)、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及各类复杂特殊疝微创治疗,希望能通过微创化、规范化、个体化的疝外科手术方式为患者服务,以明确的诊断、标准化和个体化手术治疗让患者尽早康复。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亲戚朋友正受“小儿腹股沟疝、成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闭孔疝、切口疝和造口旁疝 等疾病”的困扰,我们愿为您服务,可致电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