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护理
2022-06-13 17:03预防保健科
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初期的外科处理,伤后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病情观察要点]
1、 创口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
2、 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情况:色泽、温度等,若发现皮肤青紫、肿胀,应及时松解止血带,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 观察患者伤口疼痛情况。
4、 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伤后早期处理
1、 维持手功能,用石膏托将手固定在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20°,稍尺侧,掌指和指间诸关节稍屈,拇指呈对掌位,使手呈半握拳状,包扎时注意用纱布隔开手指,勿使相邻的手指皮肤相互接触。
2、 保暖。室温以18—20为宜,必要时用烤灯,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3、 注意血液循环。手外伤包扎,宜露出指端,以观察其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明显肿胀或指腹萎陷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将伤肢垫高,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渗血多时及时更换。
5、 手外伤伴有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感觉消失、营养障碍等改变,应注意防护,避免冻伤、搽伤、烫伤等。手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有所恢复,手指活动功能,肌力增加等神经恢复情况。
恢复期功能锻炼
1、 单纯软组织损伤或指端伤,无骨折和肌腱断裂者,伤后2—3日即可开始作关节伸屈运动。
2、 肌腱损伤缝合后,早期可做不增加缝合肌腱张力的轻微被动活动,3周后可作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关节伸屈练习。
3、 骨折作内外固定者,需待有骨连接后,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
4、 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手工操作,最好进行职业性的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尽快恢复。
[健康指导]
1、了解疾病知识
2、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
3、加强功能锻炼
4、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