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马桑果中毒
2023-11-02 15:30预防保健科
每年,儿科都会收治误食马桑果中毒的小朋友,为避免误食马桑果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我们正确识辨马桑果,避免误食中毒。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马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偶有乔木状发现,常见为灌木。马桑果实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时,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毒素,马桑全株有毒,其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食用马桑果青果15-60克即可致中毒。
马桑果中毒是指误食了马桑果以后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马桑果中毒多见于儿童,通常发生在马桑果成熟的季节,每年5~
6月份中毒人数最多。
马桑果中毒的潜伏期为半小时到三小时,马桑果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轻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重型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危重型患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马桑果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治疗原则为尽快将马桑果毒素排出体外,避免毒素进一步吸收和扩散。马桑果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正规治疗,一般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生马桑果中毒,要抓紧时间就医,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把还没消化吸收的马桑果排出来,减少毒素的吸收。特别是小朋友误食以后,家长要及时处理,立即为其催吐并尽快就医,送医途中还需要防治抽搐、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野外的采摘误食。在马桑果分布较多的地区,尤其农村地区在马桑果成熟时,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看管和监护,严防少儿上山玩耍时误采食马桑果;学校应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避免儿童随意采摘乱用食物;社会各界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广大群众和儿童对有毒植物的辨识能力。同时,建议消费者选择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水果,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果,避免误食有毒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