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
2023-11-16 15:34预防保健科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以进行性关节损伤和关节外表现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残疾,也可累及心脏、肺等脏器,其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报告,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球患病率、发病率均有所上升,患病率已达0.2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达0.42%。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上升,但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反映了治疗模式的优化和总体管理的改善有益于疾病的预后。因此,需要做好本病的慢病管理,减少关节畸形发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在2014年针对类风湿关节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慢病管理专家共识》,结合该共识,下面就来谈谈患者该如何与医生配合做好慢病管理。
01初次诊断后给予治疗的同时,就需要注重慢病管理
类风湿关节炎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早期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键。在疾病早期,患者就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慢病管理的及时介入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及早采取延缓病情的健康行为。例如,适当的体力活动和科学锻炼有助于患者提高肌力、维护关节功能、延缓病程进展。
02重视信息渠道,从正规渠道搜寻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信息
在信息时代,患者周围充斥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疾病相关信息,很多信息可能都不是专业医护提供,而且很多非专业的信息只是网友的片面观点,这样就会带来很大的信息偏差。同时,可能还存在各种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或验方的信息。一些患者贸然尝试未经严格药物试验检测和证实的疗法,这相当于盲人骑瞎马,拿自己的身体去赌博,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因此患者需通过正规的医疗机构及可靠的渠道获取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以免上当受骗、耽误治疗。
03尝试学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方法,与医护团队共同做好药物及并发症管理、康复锻炼等
疾病活动度是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指标。患者或家属可尝试学习简单的疾病评估方法。比如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检验指标中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这些项目数值升高说明病情活动度增加。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需与医护团队共同做好药物及并发症管理、康复锻炼等,共同评估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识别不良反应,监测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管理主要是指对心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口腔卫生等。患者如存在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情况,除联合康复科医生制订活动计划和运动处方外,还需监测和评价自我体力活动情况、肌力、关节功能及躯体功能等。
04用药依从性对疗效至关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较为特殊,不能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如骤然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弹甚至危及生命。同时需要正确看待药物说明书提供的信息。由于医学发展进步快,很多药物相关信息并没有能在说明书上及时体现,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说明书上往往列出许多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要盲目抵触,请相信专业人员的建议,因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毕竟是少数,医生会权衡利弊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如果对用药存在任何疑问,应尽快向医生咨询,一定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更不能停药后隐瞒病情,这会误导医生对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判断。
05强调按时复诊的重要性
慢病管理强调按时复诊,复诊的目的主要是评估疾病状态及发现有无不良反应,根据疾病的活动度调整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及药物毒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避免出现过度治疗或不充分治疗。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该病的慢病管理需要医护团队及患者共同努力,以减少疾病及药物危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