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专栏 最新动态

驱散老年孤独阴霾:一份科学护“心”指南

2025-06-26 12:30宣传科

一、衰老背后的心理变迁


步入老年期,身心经历着自然的蜕变:

感知能力减退:眼花、耳背、吃饭不香,感官的迟钝削弱了与世界的连接

记忆曲线下滑:70岁后记忆衰退明显,常表现为“记远不记近”,机械记忆变差

情绪波动加剧:自控力减弱,易怒或莫名哭泣,孤独感、死亡恐惧频现

性格悄然固化:慷慨与智慧增长的同时,顽固、猜疑也可能悄悄滋生


图片


这些变化并非病态,而是生命周期的自然章节。但当叠加社会角色转变时,可能演变为四大“心病”:

离退休综合症:失去价值舞台引发的失落与自卑

空巢综合症:子女离巢后的被抛弃感与寂寞

高楼住宅综合症:钢筋水泥中的孤独牢笼

疑病倾向:过度担忧健康,反复求医却查无实症


图片


二、心理风暴的幕后推手

这些心理危机的根源错综复杂:

身体机能的衰退:慢性病缠身带来持续痛苦,约40%的慢性病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或抑郁

社会支持的流失:好友离世、子女远离,社交圈萎缩使孤独感倍增

经济安全感的崩塌:退休金与医疗支出的落差催生持续焦虑

科技时代的脱节:扫码支付、线上挂号成为新的“数字鸿沟”



三、破局之道:三重防护网


自主赋权,老人的心理自救术。


01


接纳生命季节:学习“服老不服输”的智慧,将“老花眼”视为配老花镜的契机而非缺陷

激活社交磁场:参与社区合唱、广场舞,甚至担任志愿者,用“被需要感”抵御无用感
终身学习计划:练习书法、学习智能手机、养花种菜,持续用脑可使痴呆风险降低30%

情绪调节口诀:践行“一二三”原则:一个中心(健康)、两个要点(潇洒糊涂)、三个忘记(年龄/疾病/恩怨)


家庭支持:亲情是最好的“心药”


02


深度情感联结:定期视频之外,可与老人培养共同话题。曾有位抑郁老人参与家庭装修协调后,情绪睡眠奇迹般改善

重建家庭角色:邀请长辈指导烹饪秘诀、讲述家族历史,让其智慧得以传承

警惕危险信号:当老人持续失眠、常说“活着没意思”或乱服药物,需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社会支撑:构建友善生态圈


03


社区心理干预:医疗机构应该推动社区心理健康讲座

专业心理服务:如养老社区引入沙盘治疗、情绪管理小组,用艺术活动打开心扉

适老化改造:简化智能设备操作,增加公园适老设施,打破高楼住宅的物理隔绝


晚年心理健康的真谛,不是逃避衰老,而是与岁月和解。当我们拆掉“老人就该安静养老”的偏见围栏,当子女的一个视频通话成为每日仪式,当社区开辟出更多“精神共育花园”,那些被孤独冻结的生命力终将重新流淌。每位老人都值得拥有金色年华——这需要家庭、社会和老人自己携手培育一片心灵沃土。


图片
图片

安顺市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自2013年开科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最专业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全科各级医护人员均已经过严格、正规、系统的精神医学专业技术培训及外出进修学习,目前我科在精神疾病诊治及心理健康防卫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熟练技术,尤其擅长重型精神疾病、睡眠障碍、青少年抑郁、焦虑、戒酒等方面诊疗,能为广大的心理健康求助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图片



供稿|心理医学科 张丽萍

编审|林想

二审|王丽丽 杨蔚蓝

三审|胡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