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首例】我院肿瘤科成功开展4D-CT联合呼吸门控放疗新技术,精准"追踪"肿瘤,开启肺癌治疗新篇章!

2025-08-04 09:22宣传科


肿瘤科率先开展呼吸门控新技术


肺癌放疗更精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顺首例!】我院肿瘤科成功开展4D-CT联合呼吸门控放疗新技术

图片

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帮扶专家张路博士的指导下,我院肿瘤科成功开展了安顺地区首例4D-CT联合呼吸门控放疗技术,为一位复杂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精准的根治性放射治疗。这标志着我院在肿瘤精准放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安顺及周边地区的胸部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治疗新选择!


64岁的刘伯(化名)不幸罹患右肺下叶腺癌,且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局部晚期),同时合并有严重的脊柱侧弯胸廓畸形和肺功能差,无法进行手术治疗。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和呼吸代偿作用,刘伯的右侧胸廓呼吸幅度很大,这给精准放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图片

传统放疗的难题:呼吸让"瞄准"变难

图片

对于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是关键手段。

但一个长期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是:呼吸会让肿瘤位置上下移动(幅度有时可达3厘米)。为了保证覆盖移动的肿瘤,传统放疗不得不扩大照射范围,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健康肺组织、心脏、食管等重要器官会受到不必要的辐射,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心肌损伤等并发症,影响疗效和生活质量。

呼吸,这个生命必需的动作,竟成了精准放疗的"拦路虎"。

图片

技术突破:4D-CT联合呼吸门控,实现"指哪打哪"

图片

面对刘伯复杂的病情,我院肿瘤科团队在帮扶专家张路博士的带领下,果断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 "4D-CT联合呼吸门控放疗技术" 来破解呼吸运动的难题。

1、4D-CT扫描:如同给肿瘤"拍电影"。不同于普通CT的"静态照片",4D-CT技术能在患者自然呼吸状态下,连续扫描并重建出肿瘤在整个呼吸周期中不同时间点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轨迹,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地图"。

2、呼吸门控技术: 实现"智能追踪"与"精准打击"。治疗时,利用特殊监测设备实时追踪患者体表与呼吸相关的标志点。放疗设备变得异常"聪明":

"肿瘤动,射线停"——当呼吸导致肿瘤移出预设的精准照射范围时,设备会立刻暂停射线照射);

"肿瘤到位,射线照"——只有当呼吸相对稳定,肿瘤恰好回到预设的最佳照射位置时,设备才精准释放射线进行治疗。


图片

图片

技术优势显著,患者舒适度与安全性提升

图片

张路博士强调:"这项技术的巨大优势在于,患者全程只需自然呼吸,无需费力屏气,大大降低了治疗难度,提高了舒适度和依从性。

更重要的是,它能将高剂量射线严格锁定在肿瘤靶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显著降低副作用风险,提升治疗效果。"

图片

团队协作,精益求精每一环节

图片

此次突破性治疗的成功,凝聚了我院肿瘤科团队(医师、物理师、技师) 的紧密协作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路博士的专业指导。

从设备调试、4D-CT精准定位、个性化靶区精细勾画、放疗计划反复优化审核,到治疗当天的精准复位和影像引导下的实时门控治疗,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图片

放疗前定位制膜

图片
指导放疗医师及物理师使用调节参数

图片

审核靶区

图片

亲自参与患者复位及首放

图片

引领区域精准放疗升级,造福更多患者

图片

首例4D-CT联合呼吸门控放疗技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肿瘤科在精准放疗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填补了安顺地区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它不仅为像刘伯这样因呼吸运动影响而难以获得精准放疗的复杂病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标志着我院肿瘤放射治疗水平达到了区域领先的新高度。

图片

(视频动图)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自由呼吸状态下肿瘤位置的改变)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呼吸动度在黄色区域内表示肿瘤进入预设的最佳照射位置,此时释放射线开始治疗)


供稿:齐维静、李菲、陆国权(肿瘤科二区)

张 路(广医帮扶专家)

一审:孙建聪(广医放疗科主任)、檀建平

二审:杨蔚蓝

三审:胡晓兴


END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