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疫”日记|到需要的地方去--记我的组员陈克超

2022-09-27 08:36宣传科

9月3日开启援筑之行,在筑城大地奋战19天后,于9月21日转战毕节。截至9月27日,我与我第十组的组员们,已经共同坚守了25个日夜,这36000分钟的同甘共苦、和衷共济,我们练就了超高的默契配合度,结下了“出生入死”的战友情。

出发时,接过组员名单,7女3男,都不在一个科室,彼此并不熟悉,刚开始在防护服上写名字,都要一遍一遍问大家: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在,哪怕是站在他们背后我都能知道谁是谁这群可爱的“战友”,他们是:吴苇苇、李珊珊、金秋、胡福聆、王曾芳、张朝迎、吴骥、许航、陈克超

今天我想说说陈克超,我们都亲昵地唤他“超妹”。

小伙子是我院ICU的一名护士,皮肤黑黑的,稍显稚嫩的眉宇间透出一丝英气,在我眼里就是个大男孩,却不想是个准爸爸。

在贵阳的日子很艰苦,大家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5小时。每当结束一天“战斗”“歇战”的时候,“超妹”总是对着我哼哼:“哎哟,甜姐我想吃肉肉”“甜姐我想吃肠旺面”“甜姐我今天走了2万多步要吃点猪脚补补”“甜姐我明天要睡到自然醒……”而我的回复呢,次次画饼呗。

这也成为我们这支小分队队员们相互调侃解乏的重要话题,大家每天都在等“超妹”的今天想吃啥。虽然“超妹”是个“小馋嘴”,但出起任务来,绝对是最合格的“战士”。每次出发的号角一吹响,小伙子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平日里的嘻嘻哈哈和工作时的认真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超妹”不是抗疫新“战士”,这是他第二次参“战”了。他有个特别的小举止,那就是出门采样时总会把裤子提得老高,再把上衣扎进去,看上去像极了地主家的傻儿子,每次大家看着他的裤子都要打趣他,可后来自己试过才发现,穿脱防护服方便了许多,这就是“抗疫老战士”累积出来的好经验。

有一次聊天,“超妹”对我说:“甜姐,去年我在将军山医院支援时,我媳妇刚怀上孩子,妊娠反应很严重,等2个月的支援任务完成后回到家后,媳妇已经度过孕期反应期。现在媳妇接近预产期快生了,我又来贵阳支援了。想想还是对她挺愧疚的。甜姐,你不知道我媳妇有多好。因为工作的性质一直没怎么照顾她,家里面老人年纪大了也照顾不了她,整个孕期她除了照顾自己还要顾着我。不过,我在来贵阳之前已经给她安排好了月子中心,等生完她和孩子就住进去,有专业的团队照顾,我也好安安心心的出任务,即使这次采样任务结束,如果方舱医院那边需要支援的话,不用再从医院抽调其他同事,我可以直接去方舱。”小伙子话语里透着执着,眼神里装满坚定,“英雄出少年”一下子就蹦进我的脑海,谁说的小年轻无担当?

“超妹”的话是这样说,其实我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媳妇,她一个人在家,孕期40周了,随时可能生产,到时该怎么办?

9月25日,我们队正在毕节市一阳性病例封控小区采样,突然听到超妹紧张地大声呼唤我:“甜姐,甜姐,我的手机一直响一直响,可能是我媳妇,怕是要生了,快帮我打个电话问一下。”一边说一边从一栋老式步梯楼跑下来,三步并做两步地奔向我,防护面罩上全是雾水,全然看不清他的眼里是否含着泪水,只是那焦灼而又哽咽的声音暴露了一切。

“超妹”急急忙忙地将手机号报给我,我立即拨过去:“你好,请问你是金露吗?是不是发作了?陈克超现在在出任务,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说实话电话连通的那瞬间,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脑海里满是孕妇一个人在家,羊水破了、见红了、满脸汗水忍着镇痛不知所措的画面。

不想电话那边传来女孩开朗的笑声:“没有没有,我没给他打电话,我很好,让他在外面放心,我和宝宝在家等他。”“超妹”听我报了平安,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又朝着楼上跑去。我心里也由衷的对他爱人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她的理解、包容和无条件的支持。待我们凯旋,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弟”媳妇和他们的小宝贝,见证这个有爱的小家庭添丁的喜悦和幸福。

在抗疫的战场上,防护服下面都是谁的儿女,谁的父母,谁的丈夫,谁的妻子……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