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我院成功实施大脑中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包裹术
2024-03-21 10:03宣传科
泡泡也能引发血案?开玩笑吧?当然这里的泡泡并不是小孩子吃泡泡糖吐出的泡泡,它是人体脑血管局部隆起形成的病理性血管瘤样结构,临床上叫做血泡样动脉瘤.也称为大脑中的脆皮炸弹,表现为壁薄、质地脆、基底宽,无法辨认明显的瘤颈,处理也比较复杂,在术中极易引起破裂出血,血泡样动脉瘤的瘤壁仅由纤维蛋白组织层或仅由一层外膜覆盖,瘤壁薄、易破裂,极易发生急性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导致预后不良。另外,术后出血率及病死率较高。
两周前,我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成功实施了全市首例大脑中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包裹术,患者吴某,女性,68岁,因突发头痛、头昏、恶心,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立即到当地县级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转我院。
患者急诊行头颅CT+CTA检查提示:
1、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2、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3、右侧颞叶血肿形成
4、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瘤样突起
5、右侧后交通动脉缺如
术前头颅CT:
术前头颅CTA:
对于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来说,发病后的每一秒都很重要,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和准备及讨论后,就目前患者病情、风险及治疗方式告知家属,经商量后家属要求行开颅动脉瘤夹闭。
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唐文元为术者,副主任医生彭映恒、主治医师张杰为助手,急诊在显微镜辅助下行右侧翼点入路大脑中动脉MI段动脉瘤夹闭、颞叶脑内血肿及额颞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中在显微镜下见动脉瘤类似“血泡样”,瘤体小不能清晰辨认瘤颈,考虑“血泡样”动脉瘤,且颞前动脉自瘤体发出,如行夹闭术,术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术者最后决定行动脉瘤包裹手术,取小块颞浅筋膜修整后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行包裹夹闭,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术后头颅CT(六小时)
术后复查头颅CTA:
术后第十八天复查头颅CT
“血泡样”动脉瘤多位于颈内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动脉瘤,也可见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等其他部位,诊断“血泡样”动脉瘤金标准不是影像学检查,而是开颅术中所见,其瘤壁薄而脆弱,仅由菲薄的纤维蛋白外膜和血凝块组成,缺乏弹性内膜及中膜,以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短期内出血多,病死率高,预后差,故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易术中出血、复发、并发症及病死率高。
“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开颅包括有直接夹闭、包裹、包裹夹闭、搭桥、孤立、缝合等,介入包括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覆膜支架等。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代表我院对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脑出血在治疗方式上有了质的提高,面对治疗上的困难有了新的选择方式,标志着我院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上迈向新台阶,为患者的充分救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