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急诊科
2023-01-05 17:42宣传科
急诊,电视剧里的医护人员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实际确是如此。急诊科就是一个小医院,是各类急危重症或突发疾病患者到医院的第一站,这里24小时值守。而在疫情全面放开的今天,急诊更是进入了艰难时刻,脚不沾地已不能形容他们的繁忙与辛苦......

01
急诊日接诊量达300人次

2023年1月3日下午15时,急诊科内人头攒动声音嘈杂,急诊科外几辆救护车的车灯在不停闪烁。此时,急诊大厅的导诊台,家属陪同患者正在排队,有许多是坐着轮椅的老年人,护士们正忙碌地进行预检分诊;急诊4个诊室里,当班医生正在接诊患者,为了不上卫生间他们水也不敢喝一口,因为门口还有不少患者在等候;抢救室的床都收满了,还有源源不断的急救车送患者来,医务人员正在紧急处理,面对不停涌入的家属他们已无力分身维持秩序。
“12月中旬开始出现阳性患者,几天后医务人员开始感染,随着医务人员的战斗减员和患者人数的增加,急诊科工作量增长了两倍,但此时也还是轻症患者居多。”急诊科主任陈燕萍介绍,在之后的一周,重症患者开始增加,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的人数从原来的120突增到300余人次,最高峰近400人次。冬季是老年病高发季节,患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的市民发病率高,加上感染新冠病毒,有三分之二的重症患者到急诊时多伴有呼吸困难、气短症状,肺部有明显的感染,急诊的工作量已不是简单的接诊人数的叠加。



02
感染后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


“老百姓被感染,我们医务人员也会被感染,现在大家基本都被感染了。每天看着大家坚守在岗位上,心又酸又疼。”陈燕萍提到医务人员,声音哽咽。每天面对的都是阳性病人,医务人员被感染也只是迟早问题,最早感染的还得休息了两天,到后来已经没有办法了,大家相继感染,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医疗救治工作,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又返回岗位继续参加“战斗”。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陈燕萍作为急诊的总指挥长,她一刻不敢懈怠,自己感染了也一直陪着大家,有太多突发状况等着她去处理、需要她来调度,最严重的那三天,她每天只得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休息。当问到急诊一个班有多少医务人员时,她说,“我们这个班真没法说得准,变数太大,随时都需要调剂。”一位医生发烧到39.8度,两颊烧得通红,陈燕萍立即调剂其他医生替换,可他给自己输了些激素将体温压下去后又继续工作;一位护士显示肺部有感染,要不是陈燕萍压着她还不肯住院治疗。




特别提示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