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无创“心”盾:体外反搏——守护健康“心”武器
2025-06-25 12:32宣传科

体外反搏
守护健康“心”武器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的治疗。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和心源性休克后的治疗,2002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症。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Ⅱa)。

体外反搏治疗原理
以人体心电图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利用气囊的压力,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小腿、大腿、臀部)依次冲气,使身体下半身血液灌注于上半身,从而增加重要器官(心、脑、肾等)的血液流量,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快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力下降,有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流入肢体动脉。反搏通过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抢救缺血的心肌,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增进。

体外反搏动画视频
视频转载自: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朱保卫生院视频号

体外反搏治疗病症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①稳定型心绞痛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
③微血管性心绞痛
④难治性心绞痛
⑤冠脉慢血流
⑥陈旧性心肌梗死
⑦冠脉狭窄
⑧缺血性心肌病
⑨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 II~III级)
缺血性脑血管病
①缺血性脑卒中
②脑动脉硬化症
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④脑血管狭窄
⑤脑梗死后遗症
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
⑦眩晕综合症(脑源性和颈源性)
⑧血管性痴呆
⑨血管性头痛
缺血性眼病
①视网膜动脉栓塞
②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③缺血性视神经萎缩
缺血性耳疾病
①突发性耳聋
缺血性肢体疾病
①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
其他
①缺血性肾脏疾病
②经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
③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④冠心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或经传统治疗后效果不佳的勃起功能障碍
⑤缺血性疾病合并焦虑或抑郁
⑥睡眠障碍
⑦帕金森病
⑧阿尔茨海默病
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⑩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体外反搏治疗优势
安全、依从性好
01
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或存在运动禁忌的心脏病患者,如高龄、合并严重骨关节疾病或肢体残疾等,EECP 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康复治疗选择,也能适用于对运动康复有顾虑或依从性差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多靶点作用
02
除了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外,EECP 还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同时对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也有改善作用,起到多靶点治疗的效果,有助于整体健康状况的提升。
舒适轻松
0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需平躺在反搏床上,绑好气囊后安静休息即可,整个过程轻松舒适,无需主动收缩肌肉或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患者可以在治疗时读书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甚至能安然入睡,是一种 “享受式” 的康复治疗方式。
心理受益
04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地坚持康复治疗计划,增强康复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预防、康复一体
05
EECP 不仅可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还适用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对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人群的保健也能起到良好效果,有助于延缓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实现预防与康复的一体化管理。
增强型体外反搏被称为 “躺在床上的马拉松”
06
EECP 的这种被动运动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类似的生理效果,促进血管内血流加速循环,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从而实现类似运动对身体的锻炼和康复作用。因此增强型体外反搏被称为 “躺在床上的马拉松”。

我院心脏康复中心位于安顺市人民医院北楼三楼心血管内科二病区,2023年2月5日通过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授牌,成为安顺市首家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目前我院心脏康复中心有5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系统,年康复治疗患者约200例,4000人次左右(康复治疗患者中再住院患者3例,其中介入治疗1例)。治疗效果显效,深受广大心脏病康复患者好评。
体外反搏室地址
安顺市人民医院北楼三楼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体外反搏治疗联系电话
0851-33351686
END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供稿|心血管内科
编审|肖也
二审|黄青、杨蔚蓝
三审|胡晓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