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医心 惟实励新”患者之声|岁月深处的医缘,道尽满程守护情

2025-10-02 10:33宣传科

图片

祖国的医疗,是守护他生命的重要依靠;而安顺市人民医院,便是这份依靠里最温暖的港湾。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刘先生

当安顺市人民医院的院史年轮悄然刻满第九十圈,一位与医院结下七十余载深厚缘分的老患者 —— 刘先生,带着满纸温情的回忆,将他与家人和安市医的羁绊缓缓诉说。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求医片段,是个人生命被悉心守护的印记,更是安市医九十年来 “以民为中心、以健康为任” 的生动见证。

图片

童年遇疾:医者仁心点亮希望,从此结下生命之缘

图片

刘先生与安市医的故事,要从他三岁那年说起。彼时,年幼的他不幸患上肾炎,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当时位于老大十字的地区医院(安顺市人民医院前身)就诊。在以中药为主的精心治疗下,他的肾炎彻底痊愈,且此后再也没有复发,为童年的生活驱散了病痛的阴霾。

到了九岁,命运再次带来考验 —— 他患上了肺门淋巴结核。姑姑心急如焚地将他送到安市医,在医护人员专业的诊疗与细致的照料下,这场难缠的病痛又一次被成功击退。“要是在解放前,凭咱们家的条件,你哪能这么顺利好起来啊!” 姑姑的感慨,让年幼的刘先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医疗,是守护他生命的重要依靠;而安顺市人民医院,便是这份依靠里最温暖的港湾。

图片

父辈对比:从“差别对待”到“平等暖心”,见证医疗变迁的温度

图片

1964 年,刘先生的父亲因大腿骨折,住进了彼时位于虹山湖侧面的安顺市人民医院。作为曾在国民党安顺军医学校、安顺卫校工作过的 “老医疗人”,父亲住院期间,总忍不住和同病房的病友们念叨新旧医疗的天壤之别:“过去在国民党的军医学校,科主任除了对高官客气,对其他人根本不屑一顾,吃饭都是一人四菜一汤,剩下的才轮给下面的人;现在安市医的医生护士完全不一样,对谁都平等客气,医术比以前进步太多,待人待事全是真心!”

图片


这份对安市医的认可,即便到父亲八十岁过世后仍有印证 —— 家人在整理骨灰时,意外发现了当年固定骨骼的钢钉与捆扎得整整齐齐的钢丝。细微之处的严谨,藏着医者的匠心,也成了父亲临终前仍在称赞 “安市医治疗效果好” 的最好证明。


图片

家人求医:代代相伴的守护,让“安心”成为日常

图片

在刘先生的记忆里,安市医不仅守护了他的童年,更成了全家人的 “健康后盾”,默默守护着一家几代人的平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先生的母亲患上支气管哮喘,此后多年,一直依赖安市医的治疗维系健康,直到 1983 年离世。“这病要是在旧中国,我顶多能活四五十岁,能多陪你们这么多年,多亏了新中国,多亏了安市医的医生护士啊!” 母亲生前常说的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是对安市医最朴实、最真挚的感谢。

后来,刘先生的妻子在安市医被查出甲减。在医生制定的精准治疗方案下,妻子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至今仍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再后来,妻子两次遭遇腰椎骨折,都是在安市医接受“骨水泥”手术(椎体成形术),术后第二天便能顺利下床活动 ——“太感谢了,这种术后恢复的速度,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幸福!” 刘先生的话语里,满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2008 年,新生命的喜悦也与安市医紧密相连:刘先生的外孙女在安市医平安降生,如今已健康成长,成为家里活泼可爱的 “小太阳”,也让安市医的守护,延续到了新一代的生命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年抗病:五年慢阻肺治疗路,呼吸科医护成“家人”

图片

时光流转,当刘先生自己步入晚年,安市医依然是他最信赖的 “健康港湾”,在他遭遇病痛时,再次伸出了守护之手。

二十年前,刘先生在安市医治好的胃溃疡,至今未再复发;后来,他不幸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后续又发展为慢阻肺。此后,他成了安市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 “老熟人”—— 从门诊定期复诊到偶尔住院治疗,科室医护人员的尽责与温暖,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刘文曲主任、封丽医生制定方案总是精准又周全,几位主治医师不管我问多少问题都耐心解答,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护士,打针、换药、叮嘱注意事项,比家人还细心!” 刘先生动情地说,正是有了呼吸科全体医护 “视患者为家人” 的守护,如今的他才能摆脱病痛困扰,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享受晚年的平静与幸福。

图片

九十年栉风沐雨,安顺市人民医院从最初的诊疗站点,一步步成长为安顺人心中 “最放心、最可靠” 的医疗家园。刘先生一家的故事,只是无数患者与安市医温暖羁绊的缩影 —— 在这座医院里,还有千千万万个 “守护与被守护” 的故事,每天都在悄然发生。

值此建院九十周年的喜庆时刻,刘先生也向安顺市人民医院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愿医院初心永续,以更精湛的医术、更温暖的服务,继续护佑一方百姓的健康,书写下一个九十年的璀璨华章!

供稿:患者刘先生

编审:肖 也

二审:刘文曲、杨蔚蓝

三审:胡晓兴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