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医心 惟实励新”主题征文|赓续九秩医脉 共话市医春秋——内镜科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2025-10-12 10:21宣传科
建院九十周年主题征文
未来,内镜科将继续与医院同频共振,以“初心”守“医心”,以“创新”谋“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百姓健康,书写更多属于“市医人”的辉煌篇章。
——内镜科
在安顺市人民医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科室都是医院成长的“见证者”,更是推动医院进步的“实干家”。消化内镜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胃镜室起步,逐步成长为集诊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科,用四十载的奋斗,书写了一段与医院同频共振的跨越式发展篇章,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起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84年3月,医院胃镜室正式成立——这是内镜科的“原点”。彼时,科室条件简陋,仅配备基础内镜设备,业务范围也局限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常规内镜检查,“一室一镜”便是科室的全部家当。
但“简陋”从未阻挡内镜人的脚步。秉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科室团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摸索、积累经验。为打破业务局限,团队将“攻克 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核心目标——这项被誉为“内镜下皇冠手术”的技术,是消化内镜领域的难点,也是拓展专科能力的关键。经过无数次的学习、模拟与尝试,团队最终突破技术壁垒,为科室后续的业务拓展与能力提升,埋下了坚实的“第一粒种子”。
发展:新址赋能,提质扩容
2017年6月,随着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内镜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转折点”。新科室占地达1100平方米,打破了以往的空间局限,按照“诊疗高效、流程规范、患者便捷”的原则,科学划分出胃镜检查区、肠镜检查区、ERCP 操作区、复苏区、抢救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实现了“分区诊疗、动线清晰”,既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硬件设备同步升级是科室发展的“另一翼”。科室先后引进日本奥林巴斯、潘太克斯等国际高端内镜系统,取代了传统设备——高清成像技术让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病变无所遁形,诊断清晰度与准确性实现质的飞跃,标志着科室正式步入“电子内镜高速发展时代”,为后续开展复杂内镜手术奠定了硬件基础。
跨越:技术引领,铸就品牌
硬件升级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支撑,而内镜人的“敢闯敢试”,则让科室真正实现了“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近年来,科室围绕“解决患者痛点”,持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逐步构建起覆盖“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内镜诊疗体系,核心技术包括:复杂内镜手术,如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E(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FTR(内镜全层切除术)、STER(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介入治疗技术,如消化道支架置入术、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 / 硬化剂注射术 / 套扎术、内镜下内痔硬化注射术 / 套扎术;急诊与诊断技术,如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急诊止血术、超声内镜(EUS)检查等。
如今,科室年诊疗量已突破20000例,年手术量稳定在 3500-4000台次,多项技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其中,ERCP 技术成熟度、ESD 手术成功率长期位居区域前列,成为科室的“金字招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急诊手术、精细操作中的汗水,更是内镜人用“专业”与“坚守”换来的患者信任。
人才:梯队筑基,匠心传承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内镜科始终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如今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医护团队。医师团队现有主任医师 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覆盖“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青年医师”三级梯队;护理团队配备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士2名,为内镜诊疗提供专业的护理配合与患者服务。
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张昌林副主任医师,深耕内镜领域二十余载,在ERCP、超声内镜(EUS)等复杂技术上造诣深厚,始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主任医师孙倩、副主任医师许志忠、杜林等骨干医师,各有所长、锐意进取,成为科室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医师在“传帮带”机制下快速成长,为科室注入新鲜活力。正是这支团队,构成了科室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
科研与教学:双轮驱动,持续赋能
“临床是根基,科研教学是翅膀”。内镜科在深耕临床的同时,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为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科室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围绕“内镜诊疗新技术应用”“消化道疾病精准诊断”等方向开展研究,聚焦于“内镜诊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研究”和“消化道早癌筛查精准诊断研究”等方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省级期刊论文30余篇,将临床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反哺临床诊疗。
教学方面,科室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承担20余名规培医师和实习医师以及本科学生的内镜教学任务,系统开展内镜操作模拟训练、手把手教学和病例讨论;同时积极面向基层医院医师开展内镜培训,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年均培训学员近百人,为提升区域消化内镜整体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赓续医脉,再谱新篇
站在建院九十周年的新起点上,内镜科的“发展蓝图” 愈发清晰。计划引进小肠镜、胆道子母镜等更先进的内镜设备,进一步拓展诊疗范围,解决 “小肠疾病诊断难”“胆道疾病精准治疗” 等临床痛点;开展光动力治疗、ERAT(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等新技术,推动科室诊疗能力向 “更精准、更微创”方向发展;持续完善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让“优质内镜服务”惠及更多患者。同时,将继续加强科教融合,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梯度可持续发展。
九十年市医春秋,四十载内镜征程。内镜科的发展,是安顺市人民医院九秩医脉的生动缩影,更是全体市医人赓续传统、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未来,内镜科将继续与医院同频共振,以“初心”守“医心”,以“创新”谋“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百姓健康,书写更多属于“市医人”的辉煌篇章。
END
供稿:内镜科 石建书
编审:肖 也
二审:张昌林、杨蔚蓝
三审:汪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