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医心 惟实励新”主题征文|九十载初心映杏林 一脉承仁心护安康

2025-10-10 10:24宣传科

建院九十周年主题征文

医院九十年初心不改,正因无数如王博般的医者证明,无论时代变迁,医学本质终将回归 “人的关怀”。

在安顺市人民医院九十载的发展年轮里,一代又一代医者怀揣“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在杏林沃土上深耕不辍。中医科医生王博的从医故事,恰似这漫长岁月中一束温暖的光,从初入职场的青涩学子,到扛起中医传承大旗的中坚力量,他始终循着前辈的足迹,书写着与医院同频共振的医者担当。


图片
图片

初入职场:师从张靖华主任,种下“简便廉验”从医种子

2015 年,研究生毕业的王博带着对中医的热忱入职安顺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虽有理论知识,他在临床实践前仍显手足无措。幸运的是,他得以追随返聘坐诊的老中医张靖华,从抄方子起步,开启理论向实践转化之路。张靖华开方张弛有度,以最少药材治病,他“简便廉验”的诊疗风格在王博心中扎根。“让患者花小钱治好病”,张主任的这句话,成为王博从医路上的首盏明灯。虽无正式拜师仪式,张靖华却是王博最敬重的师傅,既传医术,更教“为医为人”,这份培养是王博成长的重要养分,也让他深知科室发展浸透着前辈心血。

图片

坚守门诊:突破常规选择,从追随到形成个人诊疗风格

时光飞逝,五年积累让王博褪去青涩当众人认为年轻医生应去住院部值夜班积累经验时,王博却选择扎根门诊,只有在门诊直面各类患者、倾听病情、积累经验,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病症。起初,他的门诊冷清,有时一天仅接诊 1-2 人,但他从未懈怠,每一次看诊都全力以赴。最初,他的处方以张靖华的诊疗思路为基础,结合患者病情改良;随着接诊增多、经验积累,在“简便廉验”理念影响下,他摸索出适配现代患者体质与病情的诊疗方式,形成个人风格,从“追随师傅脚步”成长为“带着师傅的教诲创新前行”。

图片
图片

患者认可:微信跟诊显担当,口碑积累源于贴心守护

这份坚持与成长,在2021年7月迎来了回响,他的门诊量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增长到了每天20-30人。患者认可不仅源于他对病情的精准判断,更源于他跨越门诊的牵挂。王博知晓中药疗效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将排毒反应误判为“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影响治疗。于是,“添加患者微信” 成了他的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门诊多忙,他都会主动留联系方式,以便在患者慌乱时安抚、病情变化时跟进。这份负责换来了患者的信任,许多患者复诊时还会推荐他人,为科室积累了良好口碑。

2024 年,王博年门诊量突破 4000 人次,累计添加患者微信 4000 余人。他从不拒绝患者的好友申请,尽力回复每一条咨询消息。“门诊看诊,回家跟诊”,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患者的承诺。曾有多位输卵管堵塞、盆腔包块或异位妊娠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小腹牵扯感,焦虑不已。王博通过微信主动联系,耐心解释这是药效发挥的正常反应、病情改善的信号,化解患者疑虑,守护治疗连续性。这背后,医院对中医科诊疗模式创新的支持,让 “微信跟诊” 得以推行,拉近了医患距离。

图片

公益延伸:践行南山精神,校园义诊护佑青少年健康

在专注门诊的同时,王博还将“为患者做实事”的初心延伸到门诊之外。近两年来,他践行南山服务队“奉献、关爱、惠民”精神,推动中医科团队走进安顺一中和实验学校开展免费义诊。针对学生颈椎不适、考前焦虑等问题,团队提前梳理调理方案、备好穴位贴等工具。义诊现场,他们为学生触诊颈椎、讲解保健知识,向失眠焦虑学生传授耳穴按压法、开具温和药方并叮嘱注意事项。王博与团队全力投入,既满足了学生“无副作用调理”的期待,也让“简便廉验”理念落地青少年健康服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使命:筹备丁丽馨工作室,搭建新老中医桥梁

在王博心中,“医者”不仅意味着治病救人,更肩负传承使命。他曾希望传承张靖华的医术医德,让年轻医生学习,无奈当时科室人手紧缺,想法未能实现。这份遗憾让他更坚定“传承中医文化”的决心。继“王晓惠名医工作室”后,今年他又积极筹备“丁丽馨名医工作室”,引入贵黔丁氏中医文化体系,这一计划的推进,离不开医院对中医传承的重视与搭建的发展平台。王博希望通过该平台,让科室新人能近距离跟随老专家学习学术思想、汲取诊疗经验,延续老一辈中医的方法与精神。“不能忘中医科的来路,不能忘初心”,他常说,想做连接新老中医的“桥梁”,让前辈的付出被看见、铭记,让中医火种代代相传。

图片



图片

患者故事:千里信任催奋进,全力治愈江苏患者顽疾

王博的从医经历中,一位江苏患者的故事令他难忘。这位 40 岁患者来安顺避暑时突发头痛,此前多年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困扰。当时临近中午下班,得知患者远道而来,王博毫不犹豫延长接诊时间,耐心倾听半小时病情并进行中医耳疗。令人惊喜的是,仅一次治疗后,患者便能不靠药物入睡。为继续治疗,原本短期旅游的她特意在安顺租房。“患者的信任让我既感动又有压力”,王博说,那段时间他每天通过微信关注患者睡眠情况、调整方案,一心想 “尽全力治好她,让她睡安稳觉,早日与家人团聚”。这份跨越千里的信任,不仅是对王博个人医术的认可,更是对安顺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认可,这份信任也成为科室不断提升诊疗水平的动力。

图片

蜕变与传承:初心不改,做医院发展与中医历史的连接者

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引领新人的 “老师”,从专注个人诊疗到扛起科室中医传承大旗,从默默提升自我到为科室与中医文化发声,王博的角色虽变,但“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始终未改。如今他不再关注个人宣传,而是积极推介科室其他优秀医生、鼓励年轻同事展现自我,让更多人了解中医魅力。他坦言:“医院九十年坚守‘一切为了病人’初心,我只是追随前辈,中医科的发展,离不开院领导关心、老师培养、病患信任与医院支持。”

图片
图片

九十年风雨,医院初心更坚;十余载从医路,王博仁心愈热。他如同桥梁,一头连着医院九十年厚重历史,一头通向中医新时代未来。

王博的中医传承故事与医院九十年发展历程,共同揭示医学传承是医道、医理、医德的三位一体。医院九十年初心不改,正因无数如王博般的医者证明,无论时代变迁,医学本质终将回归“人的关怀”。中医文化的生命力,既在一代代医者“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也在医院培养、老师教导、病患信任与同事支持汇聚的力量中。






END






供稿:宣传科

编审:肖 也

二审:王 博、杨蔚蓝

三审:胡晓兴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