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医心 惟实励新”主题征文|“守夜・守护・守望” 在急诊灯光下攥紧每一份生命希望

2025-10-05 10:30宣传科

图片

建院九十周年主题征文

脚步总在诊室与抢救路间不停穿梭,见惯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却从未放弃过每一次可能抢救过来的希望。

——吴小龙

图片

白袍九十夜,急诊守护时

子夜零时三刻,城市陷入沉睡,医院急诊科的灯光却依旧明亮如昼。这里,是离生死最近的战场,也是无数生命重获希望的港湾。吴小龙站在抢救室里,目光坚定地盯着监护仪,这是他在急诊岗位值守的第十一个年头。突然,三床老先生的心率骤降,尖锐的警报声划破夜的寂静,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再次拉开序幕。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准备除颤!” 吴小龙的声音冷静而有力,仿佛穿越了时光。他手掌下,患者的胸膛尚有余温,这让他想起那本泛黄的急诊日志 ——1935 年的某个雨夜,一位前辈医生握着简陋的电击设备,同样拼尽全力将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九十年岁月流转,急诊仪器从手摇式升级为智能一体机,白大褂的款式换了一轮又一轮,但急诊科里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紧迫感、使命感,从未改变。图片

图片

初啼:白大褂初承生命之重

时间回到吴小龙第一次穿上白大褂走进急诊室的那天。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家属的焦虑,仪器的 “哔哔” 声、病人的呻吟声、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交织成一首特殊的 “生命交响曲”。“记住,这里是最接近生死边界的地方,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老师的话,从此刻进了他的心里。

当晚,他接手了第一位患者 —— 一位哮喘急性发作的老人。听着老人艰难的呼吸,吴小龙的手心直冒冷汗。他严格按照教科书步骤给氧、给药、监测血氧,可患者呼吸依旧急促,前所未有的恐慌瞬间涌上心头。“调整氧流量,准备静脉激素。” 老师沉稳的声音及时传来,还指着患者胸口轻轻按压,“你看,这里的肌肉都在辅助呼吸,说明缺氧还很严重。” 在老师的指导下,老人终于转危为安。当老人用沙哑的声音握着他的手说 “谢谢” 时,吴小龙突然明白,这件白大褂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砺炼: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的战场蜕变

如今,吴小龙已从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急诊室于他而言,不再是令人恐惧的陌生之地,而是并肩作战的 “战场”。他早已学会在嘈杂中保持冷静,在混乱中梳理秩序,在高压下精准判断。最让他难忘的是一个雨夜,连环车祸送来 5 名伤员,分诊成了生死攸关的关键。“一号床血气胸,立即胸腔闭式引流!”“三号床腹腔出血,送手术室!”“五号床开放骨折,清创包扎!” 指令清晰果断,护理团队默契配合。当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时,窗外已泛起微光,一夜的疲惫,在看到生命体征平稳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以敬畏之心面对生死课题

今年是吴小龙在急诊科的第十一年,他也开始承担起带教实习生的任务。看着实习生们紧张又稚嫩的脸庞,他总能想起当年的自己。有个实习生曾问他:“老师,您怎么能如此平静地面对死亡?” 吴小龙沉默良久,想起这些年送走的患者 —— 有的寿终正寝,有的英年早逝,每一次离别,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叩问。“不是平静,是尊重。” 他认真地说,“我们拼尽全力救治每一个生命,但当死亡不可避免时,也要学会尊重它的存在,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日常巡查中,他会耐心教实习生从细微体征中捕捉病情变化,如何温和地与家属沟通坏消息,怎样在无能为力时给予温暖的安慰。他希望把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传递给每一位年轻医者。

图片
图片

感恩:锦旗背后的团队坚守与医患深情

十一年急诊生涯,吴小龙收到过无数感谢,也见证过许多暖心瞬间,墙上的一面面锦旗,是患者与家属最真挚的认可。但他始终清楚,每一面锦旗背后,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 是医护团队日夜坚守的协作,是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支撑,更是患者与家属无条件的信任与托付。这些锦旗,不是对个人的褒奖,而是对医者初心的提醒,无声地记录着生死之间的坚守,见证着医患之间最珍贵的情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新灯光下永不落幕的生命守护

如今,医院急诊科迎来了新的装修扩建,更先进的设备、更舒适的环境,让这个生命港湾愈发坚实。但急诊工作的本质从未改变:永远准备着迎接未知的挑战,永远为守护生命全力以赴。急诊医生的故事,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与无数生命交织的合唱。每一位患者的经历,都会在医者心中留下印记;而医者的付出,也在患者的生命故事里,书写着温暖的篇章。



图片
图片

夜幕再次降临,急诊室的灯依旧明亮。新一批医护人员穿梭在病床间,续写着永不落幕的生命序章。吴小龙站在急诊室门口,看着这片熟悉的空间,眼中满是坚定。这里,永远会有新的故事开始,永远会有人守护着这道生命之门。这是急诊医生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荣光 —— 在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日夜,用坚守与热爱,开启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序章。








END






供稿:急诊科

编审:肖 也

二审:徐国平、杨蔚蓝

三审:陈 亮

图片
图片